28、独木桥
入学的第二年,在同学们的眼中,石一更加神龙见首不见尾。
他很多课程都几乎不去听课学习,而又常常去学习一些与本专业毫无关系的课程。
经常几天不见人,即使在学校,也是很少出现在同学中间。
于是,出于关心,有老师和同学就找石一“谈心”,建议他学习要专一,千万不要贪多嚼不烂。对于这些好意的规劝,石一还是表示感谢,不过依旧我行我素。
而对于一些议论、恶评,石一只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结果是大多数的老师和同学,都无法理解石一的思想行为。这不是逆潮流而动吗?他们和石一小时候的家人、老师、同学一样,都是出于自己的经验来判断石一的行为,从而断定石一是叛逆、不守规矩,将来一定会受到规则的惩罚,会“吃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这些对石一来说,就如同去年那位杨老师一样,他们是石一前进中的阻力。但却无法把石一拉回他们认为“正确”的道路上去。
人们只是不习惯身边有个不一样的“异类”,不知不觉就想把他规范回去。
而另一些人,则会因为石一的思想行为破坏了既定的规则,会触动他们原有的利益。所以,会以各种理由给石一这样出格的人施加压力。甚至不惜动用一切手段来制裁、打击石一这样的人,以维护他们的权威和既得利益。
作一条逆向游泳的鱼,压力可想而知。而每前进一步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和代价就更大。
这当然需要有觉悟。选这样的路,就要明白:付出95%的努力,都可能无法获得1%的回报。如果能接受失败的痛,抗住前进的难,才可以做出这样的选择。
否则,不如选择随众而动,伺机抢功来的轻松。
这不是普罗大众的阳关道,而是一道石一这类人的独木桥。
顺势而为,是在入世层面的思维和行为准则。
但在思想智慧层面,却一定不能随波逐流,必须要有独立的眼光和判断。当然,这并不是无知的任性和固执。虽然,大多数人都会将二者混淆不清。
就如同绝大多数人们都傻傻分不清:聪明与智慧、固执与坚持、怪异与独特、创新与乱搞、独立与离群等等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一样。
而石一给自己定下的规则是:思想可以天马行空、无拘无束,行为却必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所以,石一在和大多数老师同学相处过程中,表现出的是一副正常年青人的活力、乐观、积极、幽默的模样,其乐融融。能参加的活动也积极参与,主动承担责任,帮助他人,乐于合作。
最后,虽然他们无法理解石一的思想和选择的道路。但在做人做事方面,还是获得了多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典型表现就是:同学老师有什么事需要石一去做,他会很积极的立刻行动;打扫卫生、搬东西石一都是最出力的那个;同学作业有哪里遇到难题,石一会耐心帮助,甚至有的同学比较懒,直接交给石一,分分钟搞定;参加集体活动,石一唱歌、跳舞样样来;同学遇到外来欺负,石一会不问缘由直接出手帮忙,理由叫做帮亲不帮理。。。这一系列操作下来,也就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石一坚持按照自己既定的学习路径走下去。
重点参加国外著名科学家、教授来各校开展的讲座。
国内著名专家教授的专业课程。
各个图书馆的专业书籍,外文书店的专业图书杂志。
经常奔波在各个学校、图书馆、书店之间。出门腰上一定别着一本书,口袋里一定有一沓纸片,随时读,随时抄记。
读书笔记也是一本一本的不断增加着。从图书馆、书店抄记的纸片,也会粘贴到笔记的相应内容处。收集了资料,积累了知识,练了字,画了画,记录了灵感。。。好处多多。
在这道独木桥上,石一坚定的前行着。
而专业技能的练习,比如字、画,建筑、装饰、广告设计,大都是在夜深人静之后,或是在画室,或是在宿舍,石一常常会通宵达旦的研究和练习。
间隙就是武技的重复锻炼,把一些精要的动作、招式,无数遍的重复,化为一种本能反应。
这期间,石一基本放下了静思凝想,转而把所有的精力、能量都用在了知识技能的积累和突破上。因为这些是石一所缺乏和急需了解的。是明显的短板。是基础。
休息主要就是依靠短暂的深度睡眠来解决,石一每天会在早上、中午、下午各有十几分钟到半小时的深度睡眠。是趴下、倒头就睡的那种。醒来就会头脑清晰、重获精神。晚上反而很少有睡意,往往在夜深人静时,头脑更加清醒,思维敏捷,学习、理解、悟性、掌握效率都很高。
这样,石一就能保持每天只用仅仅几个小时的时间来睡眠,其他时间都用来学习、练习和修炼。等于比一般人每天多出三分之一的时间。再加上吃饭、娱乐、路途等零碎时间的运用,石一用在学习上的真实时间,基本上要比同学多出几倍甚至几十倍。
这并不代表石一就轻松。事实上,石一也会常常感到很疲惫,想要放松下来。。。有时也想过,只学一个专业,过个普通人的生活不是挺好吗?短短一生,干什么非要把自己搞的这么累,自找那么多的麻烦,去面对无尽的压力和困难?只想办法赚点钱,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不是会简单太多、轻松太多吗!
但是,每当石一放下一切,让自己闲下来的时候,他就清晰的感到,闲暇和舒适并不是自己要的生活。这会令他发慌、无聊、空虚,更加的孤寂。
内心会有个声音会向他喊:你个懦夫!这么一点付出,面临这么点困难就想放弃,你还想要自由自主?做梦吧!任何事情都有代价,要想获得,就必须付出。自由自主,不是一点钱财、舒适能够替代的,是一种生命的状态。
要打破被安排的命运,就要面临现有规则的压力,这需要的力量岂能是简简单单就能获得?既然你死都不怕,难道还怕这点付出吗?
想想自己从小的心愿,再想到隐门的危机,师傅陀公的强大仇敌。。。自己不加倍的努力,想要实现心愿,解决这一切问题,岂不是白日做梦。哪有可能?
于是,石一又坚定了自己的信心。甚至会狂扇自己几个耳光,大声骂自己懦夫!怎么会有打退堂鼓的想法,这和自己从小就反抗的那些人还有什么区别?
默念,绝不允许自己再有这样懦弱的想法。
只有吃别人吃不起的苦,付出别人不愿付出的代价,才有可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享受别人享受不到的自由自主。也才有能力帮助师傅和师门做自己该做的事情,担起责任。
既然选定了,就要坚持走下去,无论结果如何,努力了才能无悔。如果中途放弃,那才是生命中最可耻的事情。
然后,信心满满的去面对每天的忙碌听课、阅读、记忆、思考,一遍遍的练习,一个人熬夜,奔波在城市、学校和图书馆、书店之间。
在疯狂的学习过程中,石一也享受到了其中的乐趣:认知不断扩展,思想越发成熟,视角更加全面,领悟力成倍提升,学习效率也在快速提高。
石一在学习、交流过程中,认识了更多的各行业先行者和专家。像海市复旦的物理、医学、数学教授,海市美院的装饰设计系青年教授,江城文史馆官员、教育学院退休的老院长史老,书画院院长姚老,省国画院肖老等等。以及一些来自不同院校和社会各界的认识、理念或爱好相近的朋友。
但是有个特点是,这些认识石一的人,来自各行各业、各个不同的年龄阶层,虽然他们接受石一进入他们的圈子,有些甚至对石一好到不行的地步。但他们互相之间大多并不认识。
结果就是,石一的同学不解他怎么会认识一些老头,还常来学校找他。艺术类和文史的名家教授很奇怪石一为什么会去学习物理、数学、化学、医学类的知识。而理化类的专家教授也奇怪石一哪有那么多精力再去学习艺术类的专业。。。还经常参加一些国内、省市的作品展览。
比如,江城市文史馆的史老,硬是把石一当做自己的爱徒对待,题字“发轫之初,必慎必轼”送给石一,希望他取法乎上,继承传统,打好基础,将来在艺术方面有所成就。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会留下一些,然后叫石一去吃。
起因就是一次石一去听史老的草书讲座,谈起文学修养,出了一些对联和诗句,大多数人都接不上话,只等他的下文。只有石一,他出上句,石一马上能接下句,还能对内容、意境有自己的不同看法。草书内容也都能看懂,还给出“功力深厚,法出晋唐,张力不够,篇章缺眼”的评价。
这让史老大为惊奇。别看识字好像很简单,接诗句对联似乎也没什么新奇,但随机的问答可就不容易,这代表背后至少很多年的文学知识积累,对各代不同时期书法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再加上最后这句评语,一语中地。史老深知自己求稳的性格,创新不足。但平时由于盛名和情面,哪有人会这样直面评价的?而这小伙子才多大?不到二十啊,史老的爱才之心就泛滥了。竟然主动交往石一这么个毛头小伙子。
江城书画院院长姚老,也是非要石一行拜师之礼,收他为徒,被石一拒绝。可这老先生也不生气,依旧特别关照石一,还特意给他介绍自己的一些朋友认识,让石一有机会与一些大师当面学习交流,时常邀请石一参加相关的艺术展览和交流活动。
搞的圈子里出现个怪现象,时常能见到一个毛头小伙子,和一群老头、中年人在一起交流探讨。关键这小伙子并不是什么名人名家,甚至都不能算是圈内人士。既没资历、也没学历、更没经历,就这么个三无的年轻人,居然能和这些牛人大咖侃侃而谈,还时常见解独到、观点锐利、一针见血。知识面非常广泛,几乎没有什么他接不上的话题。
多年以后,石一才明白这些老人家的苦心。
人生能够遇到一位良师,已经非常难得。可反过来,你要想找到一位天份、悟性、勤奋都达标的徒弟,那同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也就难怪这些身为名家的老头为什么如此看中石一这个毛头小伙子了。正因为他没根基,没背景,没出身,一旦收为弟子,将来若有所成就,那可不就能显出当师傅的水平高吗?
这只是一方面,深层次的原因是,这些老学究,深受传统文化熏陶,不看重名利,更在乎才华。他们看好石一的心性和将来可能会有的成就。
在这些助力出现以后,石一的独木桥走的似乎也没那么艰难了。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