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御女述
五五端阳,悦称“女节”,故有即历,传史至志。
(1)
五月五,时当端阳,不仅纪念的是屈原、伍子胥、孝女曹娥投江,介子推抱树而死,更是因为端阳正值酷暑降临、百草丛生、实是瘟病流行之时节,因此而每到此时,胡同中众百姓家,均要采集或购买艾叶与菖蒲悬挂门框上以清洁空气,或将艾叶菖蒲燃烧,用烟熏院子及屋子。在《燕京岁时论》中曾云:“端午日用菖蒲艾子插于门旁,以禳不祥,亦古者艾虎蒲剑之遗意。”
至端阳时节,老北京一块据民间还有着食五毒饼、喝豆汁儿的食俗,如今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时,“稻香村” 等老字号商铺仍有此玫瑰饼出售。“五毒” 指的是蝎子、蜈蚣、蜘蛛、癞蛤蟆和毒蛇。五毒饼就是用雕刻了五毒虫图案的印模子,加盖在玫瑰饼上。端午节吃五毒玫瑰饼寓意把一切毒虫吃(消灭)掉,使它不再毒害人,以此寄托吉祥平安之意。
端阳节则令端午节,在古时的明朝,又被北京人故称作“女儿节”。据《帝京景物略》所称:“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榴花,曰 ‘女儿节’。”又即在沈榜的《宛署杂记》中曾有记载而道:“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闺女,尽态极妍。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所以,至这一日,便是乃出嫁女的归宁之节日。
在这一日,女子不仅可归宁,并且还可以出外踏青,据在《帝京景物略》中也曾有记载道:“踏青端午日,士人相约携酒果游赏天坛松林、高梁桥柳林、德胜门内水关、安定门外满井,名踏青。妇女如之,比之南京雨花台更盛。”而明人的于有丁在《帝京午目歌》中也竟曾写道:“ 都人重五女儿节,洒蒲角黍榴花辰。金锁当胸花作簪,衫裙簪朵盈盈新。” 说得正是端阳节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给女孩子头上簪以石榴花,还用花红绫线结成樱桃、桑葚、角黍、葫芦等形状,以线贯穿,佩戴在身上,以示吉祥。另外还有些女孩还用五彩丝线编成圆环套在手腕和脚腕上,闺房里也挂满了小葫芦、小角黍、小布老虎等装饰小件。妇女们的头上还要戴上红绒制成的蝙蝠、福字梅花等绒花绢花。这习俗叫 “长命缕”。
在中国古时,春节是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拜年竟是当属举足轻重主重所要之活动。然则,拜年最晚能到农历二月二,但其拜年皆是男儿之所事,女人是不可出门的,如若等到拜完年罢,女人们走动已是没有了任何气氛,再者那时农忙已开始,则是最没有走动之时了,既如何是好呢?
于是,古人便选中了这端阳节。而其然,女人选择端阳节回门实当方有许多好处,但即有一点则是古人最看重的,那便是双五在八卦中为“比和”之象,大吉,利出行。因此,出嫁的女人纷纷回娘家省亲,“女儿节”由此得名了。
据古人认为,惟初太极,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太极生两仪,这此两仪则乃是阴阳。且道得那阴和阳却是相对的,如男和女相对本谓一致,因此古人在许多问题之间的设计上都是二极思维,在节日设计上亦是如此的,所以一年有男人的节日,也必定会有女人的节日,因此在中国既出现了三个极为重要的女儿节,分别是端阳、七夕还和重阳,五月初五、七月初七、九月初九,都是阳数相重,取自阳极为阴,古做女儿节。七夕当在最前,属小闺女节;重阳其次,属已嫁女;最后为端午,属老闺女,也属于所有的已嫁女子。
(2)
关于女儿节,故其另有着一段故事,口口相传,既也是为了传颂中华大地之前后无人者之圣后的世迹恩德,永载承天,堪尽明皇御史。
相传唐武德六年的端阳节这一日,蜀北重镇利州城外嘉陵江一“江潭”之处,有一艘官船正荡桨于此,船上管弦悠扬、歌舞轻曼。忽然,天上乌云密布,江面波翻浪涌,只见一道电光霹雳一闪,从江心猛然腾出一条金龙来,那金龙在天上一阵狂舞后便直扑官船而来,顿时将端坐于船上的利州都督夫人杨氏吓昏过去。当这位花容月貌的都督夫人醒来后,风已停浪也静,那满天的乌云也消去无影无踪,只有明媚的阳光正温暖地洒在清清的江面上。
都督夫人回去不久便有了身孕,于是既生下了一个女婴,再至后来这个女婴长大成人在历经了一段艰辛之后竟成为了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唯一的女皇帝,她就是中国封建社会杰出的女政治家、代唐而主天下的大周朝“金轮圣神皇帝”武则天。
唐时的利州为纪念在此处诞生的这位杰出之女性,当地民众便在杨氏感龙交而孕生了武媚娘的“利州江潭”边上的乌龙山上修建了一座祭庙“皇泽寺”,那碧波荡漾的江潭也被称为“金轮感孕所”。在每年的武则天诞辰这日都将举行盛大的庆祝纪念活动,全城妇女将身着艳丽的服装倾城而出汇集嘉陵江两岸。她们移舟江潭,载歌载舞,翼求金龙再现、再感龙孕、再多生出几位为天下妇女扬眉吐气的女豪杰来。这一习俗沿袭于今,这便是多姿多彩、引人神往的“广元女儿节”了。
(3)
却说。这皇泽寺香火鼎旺,至清朝嘉庆年间,故也存有一段传奇故事。即安徽宁池太广道有一户官宦人家,名唤叶赫那拉·惠征,是为满族人。其妻子富察氏,竟归化城副都统惠显之女,所以家族显赫相当,沐浴皇恩浩荡,而夫妻二人也十分恩爱有佳,如胶似漆,可眼下一直无子,所道忧心纷纷,更处纠结。
见一日端阳节至,他夫妻二人遍游广元,来此皇泽寺之间上游于访,望能祈求上苍赐一麟儿。但望却回归数日,终有了身孕,于不久之际,便得有一女,取名“叶赫那拉·杏贞”,夫妇二人因此非常溺爱此女,总有预感将来定会不凡。
为了能让杏贞兴旺家门,从小的杏贞便高授教育,一刻也不让她怠慢,所以小时候的杏贞既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诗词歌赋无所不能,自是淑慧得体,更是长成的杏贞故也有着不甚于常人的几分姿色。
虽然杏贞秀外慧中,方正得体,但初长成人的她,日渐发熟,花期悦待,越发着迷,因而竟引起不少男人欢心备致,着实销魂。杏贞原本不明男女之事的,只是突有一日晚上,即得了一场滢梦,拙见自己与一条金龙兴起一番沸云腾雨之事,故其产生了好奇,既使得有了一些启发。
从此。杏贞竟常袭看她父母亲戏床之事,果真是心花怒放,乐不思所即在当下。那杏贞初遇恭亲王奕圻之时,是在咸丰初年冬季,二人一见钟情如故,心心相惜,可是当时的杏贞已被选秀入宫,只得怀憾而纷纷告终,那年的杏贞只有十七岁。
(4)
在偌大的深宫之中,在面对着重重的后宫险恶之内,杏贞不受恩宠却是最为安全的一件幸事,即便她得如此姿容,即便她被赐号为了“兰贵人”,依然没有能够使得咸丰帝喜爱。
在她的初夜,杏贞已备受了冷淡,咸丰帝的一时涌穴不快,此后的杏贞却便再无了临幸之怡。不过杏贞在对于咸丰帝的不快似乎有些苦恼,因为她不知男女之情绪,故而令咸丰帝未欢得散。
杏贞因不得其果,咸丰帝皆无任何可幸,自然杏贞出宫也并非难事。杏贞百思不得其解,为何别人竟能倾尽天下之男人,而又独她却不能得有,因为杏贞知道,她若不在宫中争夺一席之地,便会老死于宫中,无在天日。杏贞为观此天下,当见春楼之女子最会讨得男人欢喜,于是杏贞便拙请了春楼女子赐教了引魅之术,想得能此后据谋咸丰帝欢心,步步为营,霸博后宫极位,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由于杏贞且无所谓的咸丰帝之幸事,所以杏贞便可久居家中,学致春楼艺举。其然,男女交甚欢好,故须极大的魅术将其蛊惑男心,既如情调奢姿,眉目望却及魅传情,暧之至昧,不仅令及眉目摄魂,更重之以轻腰罗舞,飘乳逸身则挠,罩舌待如则漩,服之心穴,自是基根,不负而任,正可谓交心先交人,交人先交身,此乃得心之策,不已为然。
单尽不出余十天半个月,那杏贞自学得一身妩媚之术,当下只待一线时机了。
(5)
见一日,咸丰帝自于微服私访,至一处荒郊野外,由得天气炎热,在此舍下乘凉方息。那杏贞早已在着处等候多时,咸丰帝本来心中荡滢不堪,而又因杏贞故有些抚媚,极其蛊惑咸丰帝,于是嬉笑闹玩,追赶欲越,当下便博得二人一线生机,着实促促妖艳,令那咸丰帝一柱“擎”天,瘾君十分,倒是叹春很是,高津余水春情,滔滔向往。
自那以后,咸丰帝便晋封杏贞为了懿嫔,夜夜既让杏贞伺候于他,笙歌催箫,春花露水,直教人云思慕雨,一日不见如十年断肠,令人心念怨雪,欲不堪绝,实是不在语下。杏贞之艳,如今却是不可言表,咸丰帝及及莫能见愁,乐其生通,无话苟同,于此时的杏贞只有十九岁。
即面对着咸丰帝之情惹生“色”,杏贞竟是一番独圣恩宠,然而后宫佳丽三千,自然众嫔妃对杏贞心生怨恨,处处抱负。那杏贞也岂是一盏省油的灯的,她为初一,杏贞方不动声色成就十五之屈,由咸丰帝直接了事,实当一个快哉。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杏贞深受帝恩,于咸丰六年三月,生下咸丰帝唯一的皇子载淳,被晋封为懿妃。杏贞于此时,承翻旧案,一一算起,查清所有后宫害及与她的嫔妃,当借良机,即一除去,实教厉狠欲心。时当余咸丰七年正月初,她二十二岁,终被晋封为了懿贵妃。
(6)
咸丰帝体弱多病,兼之当时的大清北有英法联军入侵京城、南有太平天国反清农民运动,正值内忧外患之际,让咸丰帝十分心力憔悴。
由于杏贞工于书法,于是咸丰帝便时常口授并让其代笔批阅奏章,并且也允许杏贞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而遭受群臣多对杏贞以反对和不满。
据咸丰十年,英法联军攻入京城,杏贞随咸丰帝逃往热河。又余咸丰十一年八月,咸丰帝病重,即在热河去世,于临终前竟将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景寿、协办大学士尚书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任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佐同治帝载淳处理朝政;又给皇后和皇太子,由皇帝生母杏贞代管,两枚代表皇权的印章,希望他们相互牵制。
咸丰帝死后,皇子载淳即位,定年号“祺祥”,而叶赫那拉·杏贞与皇后钮祜禄氏,并同尊为皇太后。虽然杏贞暂时得有代管之名,但其知道咸丰帝是忌讳她位高权重,有谋天下之利。杏贞以当下之计,只得“色”诱恭亲王奕訢,借名圆满当年之约,而并将恭亲王奕訢牢牢欲在手掌之间紧握全鼓。
咸丰帝当时顾命的八大臣企图专权,但权欲极强的慈禧非常不满,于此时的慈禧已深得了恭亲王奕訢之悦,并联合了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之变,设计逮捕了八大臣,判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自裁、肃顺斩立决,其他人革职。因此,恭亲王奕訢则被封为了议政王。
(7)
皆公元一八六一年十二月二日,改年号“同治”,两宫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据执政初期,她二后在议政王奕訢的辅佐之下,整饬吏治,重用汉臣,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地主武装;又在列强支持下,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等起义,缓解了大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使得大清王朝得到了暂时的稳定。
出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她二后又其重用了“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发展起了一些军用,以及民用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在客观上来言,则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一时期,国内起义被平定,两次鸦片战争暂时满足了列强的贪欲,外交上没有吃大亏,在洋务运动后的大清王朝于军事实力上故而即有所提高,工商业具也有了初步的发展,被称为了“同治中兴”。
慈禧太后为求得功厚呈名,又欲求能有唐时的则天圣帝的一缕风范,希望能长握议政王奕訢这道金牌令箭,为后期所用。既时常邀约与议政王奕訢于宫中商谈国事,其然是同议政王奕訢寻欢为乐,竟能满足议政王奕訢的经欲之事,又得笼朝罩政,为上策之己。
不过,很快却被同治帝知道慈禧与恭亲王奕訢他二人的“奸情”,只是同治帝势单力薄,即便拆穿也无济于事,更何况慈禧还是她的母亲。而同治帝也知道她母亲慈禧虚为垂帘听政,但实则却是想独揽大权,其在后期还极有可能害死慈安太后,意欲效仿武则天。据同治十一年,同治帝载淳已十七岁,在同治帝一再逼迫之下,慈禧不得已而为之当以为他选了后。
(8)
又余同治十二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但同治帝亲政后仍难摆脱慈禧的干预。慈禧为了享乐,授意让同治帝修缮圆明园以供其居住,同治帝其然也想趁此机会让太后离宫居住以摆脱慈禧干预朝政,然而当时财政紧缺,圆明园又残毁严重,修复耗资甚巨,同治帝坚持开工,引起奕訢等王公大臣多人反对,同治帝竟将他们全部革职。慈禧出面制止了同治帝这一决定。
事后,同治帝已然知晓自己中了慈禧的诡计,故不能摆脱。于一八七五年一月,同治帝病逝。慈禧立咸丰帝的侄子爱新觉罗·载湉为帝,改年号为“光绪”,两宫太后再次垂帘听政。据光绪元年,慈禧采纳陕甘总督左宗棠的建议,出兵新疆,又在余清军于光绪四年年一月收复新疆。而又光绪七年,中俄通过谈判,中国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区。在此期间,慈禧忌惮光绪亲近慈安之意,慈禧惶恐将来会对其她于不利,便于此后下毒害死了慈安太后,据官方说法只见有脑溢血之症,并无发现任何之举。
(9)
杏贞终于如愿以偿,独就霸位,成为当时贵为专权于天子的慈禧太后,后来光绪帝即做了三十四年有位无权的皇帝,忧郁而故。光绪帝驾崩后,大行皇帝无嗣,经她命,由醇亲王载沣为摄政王,其子溥仪为帝,年号宣统,慈禧被尊为太皇太后。
据一九零八年十一月十五日未正三刻,叶赫那拉氏·杏贞于仪鸾殿病逝,享年七十四岁。慈禧临终遗言即说道:“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10)
非也,有胸襟天下为能者,皆可当政为国,岂能分及男女。故时之间,正因有此偏见,导致欲屈违之。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