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总有老姜辣人心
年关的雪总是下在人们的心头。
那悉悉索索的不是风雪的缠绵而是亲人们的呢喃,唤着远方未归的旅人。
徽州的雪下得炽烈,北风卷地百草折,将士铁甲换颜色,吴遇卿他们的马蹄,哒哒千里,认的却不是这处归所,马蹄所向,尽是太平。
总有风雪夜归人。
吴遇卿驾马而立,吴家的公子已经十岁,却已迈入通灵。
张先生马在前,吴遇卿和莫阑并列在后,四个仆人拱卫左右,此等情形在太平城里实在常见,寻常达官贵人皆是如此,更何况吴家呢。
吴遇卿在马上让马儿慢些走,怕打扰到了这傍晚宁静的宁城。这是老师教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吴遇卿觉得这冬天的太平城似乎有些冷,但这南方的雪下得很是绵软,比徽州城里的的还是差那么点意思。
这一年来他对那半年如同猪狗一般的流亡早已不记,但义父义母让他们离开时那决绝而又不舍的眼神,仿佛刻在了他的心头,连做梦都会看到。
幸好莫阑还在他身边,他回头一看,莫阑朝他没心没肺地笑了笑。烦恼一扫而空。
莫阑也到了闻意五阶。这一年他进步很大,身高也过了八尺,浓眉大眼,甚是魁梧。但好歹经过张先生尽一年的熏陶,约莫有点斯文。
现在是腊月二十八,街上还有摊贩,但所卖之物,皆是年货,像糖葫芦,糖人儿都见不到了,莫阑就好这一口,现在也只好无奈作罢。
吴遇卿看着这满大街热闹的采买,心想:无论哪里过年都一样,只不过这太平城里里的年有些太过热闹,热闹得让人只想着过年。
一行人慢慢走到了吴府门前,远远地便看见吴府的门前挂了两串爆竹,看门的小厮见到长公子一行人回来了,连忙三步并作两步往府里通报,大喊着:“长公子,小公子回来啦,长公子,小公子回来啦。”
还在后花园里悠闲地散步喝酒的姜老顿时喜上眉梢,一路疾走到了府门前。此时门前已经站满了人,照顾公子起居的欧阳尚宫,陪公子练武的侍卫们,都起而望之,仿佛只有这两个孩子回来才有年味儿。
人都到齐了,吴遇卿一行人也到了府门口,姜老亲自点燃了门口挂的两挂爆竹,爆竹声里迎归旅,噼里啪啦似相逢,爆竹声中除旧岁,公子归来便是新。
莫阑笑得合不拢嘴,吴遇卿闻着这爆竹声里的年味儿和喜相逢,翻身下马,冲向府门,公子没有一点架子,冲上去便和侍卫拥抱,侍卫们大多看起来年轻,但年龄却是个迷。到欧阳妈妈时便握住了她的手,说了声:“这么久不见,欧阳尚宫又漂亮了。”把这位已不在年华的尚宫又添了一份过年的喜悦。
姜老就站在一旁,看着这毫无架子的长公子,一脸欣慰。
莫阑和遇卿都来到了姜老面前。
“姜老,好久不见。”
“师父,我们可有一年没见了吧,有没有想我这个徒弟。”
姜老又是使劲揉了揉莫阑的脑袋,脸上的皱纹笑出了一褶又一褶,满怀感慨地说道:”莫阑又长高了,也长壮实了,现在都比师父还高了。“
又转过头对着吴遇卿,拱手道:“恭迎长公子殿下回府。”说完似乎想伸出手拍拍吴遇卿的肩膀,可是一瞬间想到了些什么又把手放了下来。
吴遇卿很是疑惑,每次他见姜老都是一副很恭敬的模样,仿佛他们两之间隔了一座无法逾越的山,让姜老无法去像个爷爷般对他。
在外面一年,对于张先生的课吴遇卿一直牢记在心。就像当初牢记义母所说的每一句话一样。张先生好像知道了些什么,每次吴遇卿苦思而无解时,先生都会捋一捋他的山羊胡:“这世间苦思而无解的事情太多,不如放下,专注眼前事。”
吴遇卿现在又多了一件想不通的事情,不过姜老视他如亲人,定不会害他,现在他想做的要做的就是修灵练武,为义父义母报仇,不管是谁。
吴遇卿还是握住了姜老的手,笑着说道:“真是辛苦姜老了,您的身子还如往常般硬朗啊。”
一群人簇拥着吴遇卿和莫阑入府,张先生和姜老则在后面跟着。
府里还是没变,不甚奢华却处处有着大道之意般的装饰,境界说不清,道不明的仆人,吴遇卿还是感到亲切,就如同闻着家里被子里的气息,温暖。
姜老领着遇卿和莫阑来到了后花园,这里在参天的古树的交映下坐落着一处楼阁,有曲水流觞之意,高屋建瓴之感,盘盘焉,囷囷焉,似有离人之意,却有相逢之感,姜老指了指那座楼阁,对吴遇卿说:“长公子,这以后就是你的寝宫了,你和莫阑都在这里住。”
吴遇卿一开始本想拒绝,可是转念一想,按照姜老的说法,自己是他们的太子,有寝宫是天经地义,如若拒绝,不仅对不起姜老的一片苦心,也是把这个太子太当儿戏。
吴遇卿·不好意思的挠了挠脑袋,说道:“真是麻烦姜老了,费尽心思为我们两兄弟建了寝宫。”
“那这寝宫有名字吗?”
姜老喝了口酒说道:“当然有,此阁名叫莫离阁,不正是长公子身体里的那把剑吗.”
喝完这口酒,仰天大笑出门去,总有老姜辣人心。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