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断箫(下)
顾颉秋寻到那野酸枣处,站在地上够着树枝,摘了一手,也不管酸涩干苦,胡乱吃了几个,差点噎了半死。
他俯身到溪里捧水喝,正好低头见溪水边的浅沙里有一截竹枝似的东西莹莹发光。
“咦,这是什么东西?”顾颉秋好奇心起,伸手拔起,放在霞光中细细辨认。
原来是一把断了一截的碧玉萧,这玉箫倒插在溪沙里,颜色与水草相差无几,若不是靠近细看,真是谁也发现不了。
此处荒山野林,亘古少有人烟,怎么会有一把玉箫落在这山溪里?
这半截玉箫又不知躺在这溪里多少年月,如果不是恰好被顾颉秋发现,不知还要在这里躺多久。
顾颉秋把那玉箫在衣服上擦了擦,细细端详。
这玉箫玉质沉碧,通透无杂质,幽光内敛,肃然温润,箫身更有阴刻的精细花纹,若非拿在手中,难以察觉。
顾颉秋心想:“落霞山可没有这么好的玉石,即便有,山民俭朴,就算连林大林二那么有钱的人家,也不会这么奢侈用来雕玉箫--
“这漫山遍野要找几根竹子,还不轻而易举--这玉箫自然不会是山民所有,更不会是他们打猎所遗了。
“我听人说,这落霞山的风水极好,以前镇上有个到京城里当官的,就偷偷把他母亲葬在了山上,莫非这玉箫就是……”
他一边细细打量着玉箫,一边胡乱猜测玉箫来历,自然无从所得。
说也奇怪,那玉箫拿在手中,发出一阵幽凉,竟然十分熟悉,顾颉秋不自觉就把玉箫放到嘴边,下意识吹了吹。
那玉箫断了半截,当然发不出声音。
“这么好的玉箫却断了半截,真是可惜……看这玉箫的断口平滑齐整,似是利器所削,也不知道是这利器锋利,还是雕刻这玉箫的玉器质量上乘,这断口竟然一丝裂纹也没有,当真奇怪。”
顾颉秋不无惋惜地想,转念又想:“这玉箫虽然断了一截,但拿到镇上大概也能换几个铜板罢……哈,不想我顾颉秋还有几分横财命呀……”
当下便把那玉箫收入怀里,又喝了几口水,便起身回去。
说起来,世间事就是这么奇妙,若他再迟走片刻,定然能看到从玉簪溪中一块石头后,被冲出来的白毛毛的一团。
过了玉簪溪,再走上两三里路,穿过一片矮树林,杂草中隐藏着一条小径。
沿着那小径,走七八里路,越过几个小山头,慢慢道路变宽,地面也铺了些石块。
然后在半山腰中的树梢上,就现出一片青瓦灰檐来,正是林家庄的所在。
传说五百多年前,林氏先人曾在前朝宫廷里当过侍卫。
当时朝廷昏庸腐败,诸侯拥兵自重,祸乱四起。林氏先人身怀绝技,乱世之中,不难自保,但家中老幼,却未必保护得周全,因而毅然辞掉官职,辗转来到此地。
林氏先人见此处虽然蛇虫横行,猛兽出没,但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几处山头斜坡更是天赐良田,只需引山水浇灌,便可梨作梯田,足保后人衣食无忧。
此外,山中虽猛兽诸多,亦好供狩猎捕食,使林氏后人不忘崇武尊强、励炼体魄的家风。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此处远离纷争,不必受战火牵涉。
说也奇怪,自从林氏先人定居落霞,可谓诸事顺畅,万般无忧,可是有一点就是,人丁始终不能鼎旺。
像如今林家庄也仅有五六十户人家,不足四百人口。
村里的外姓人不多,除了顾颉秋之外,还有两家,一家姓陈,一家姓杜。
那两家在林家庄安居都已经历了三辈人,唯有顾颉秋一家,来到此地扎根还不足二十年。
据林叔说,他年轻时在外流荡,和顾父结识,两人脾性相投,携手同游,在各处胡闹了不少日子。
后来还一同认识了顾颉秋的母亲,再后来就是游子倦游,飞鸟厌飞那一套。
顾父曾听林叔说过他的故乡落霞山如何山川秀美、云蒸霞蔚的,心向往之,便一同回到了落霞安居下来。
顾颉秋的屋宅在村庄东南最边上的一角,不必经过他人房屋,一路走来,没有碰到一个人,倒也于顾颉秋相宜。
薄而朦胧的暮色撒在墙角、树丛里,村庄死沉而静谧。
顾颉秋推开柴门,一只乌鸦呀的一声扑翅飞走,把他吓了一跳。
屋宅里自然又是一个人也没有,呆呆坐了一会,庭中已经洒了一层淡淡的月光。
一夜辗转,天还没放亮,就起床收拾细软————
其实也没有什么好收拾的,除了几件破衣服,爹娘留下几锭碎银,还有就是昨日在落霞山里捡到的那把断箫。
还有从前为了讨好林惜雪偷给她,后来又被林叔送回来的那把匕首。
这把匕首锋利匕身黝黑,似铁非铁,不知道是什么铸成,不但轻巧灵便,而且锋利无比,最适合像他这样体弱无力的人使用了。
自从爹娘死后,多亏了这把匕首,他才能在林中设置陷阱、捕猎兽物、砍枝伐条的。
他能在落霞不至挨饿,这匕首少说也有三成功劳。
收拾好物件后,把屋里屋外清扫干净,又煮了米饭,备上酒水,到山中拜祭了父母。
古老的松树下,两座土坟并列一起,萋萋芳草,茕茕其影。
顾颉秋跪在坟前,眼里起了酸风,忽然笑道:“老爹、老娘,我又来看你们,说不定这是我最后一次来看你们了,原本以为再过几年,等我死了,就让人家把我埋在你们二老身边,现在看来,我还是不打扰你俩二人世界了……
“其实,我也不想离开,可是林叔太顽固了,我总不能耽误那臭婆……嗯,林惜雪……你们也知道儿子的情况……算了,你们不是常说男儿志在四方,你们总不希望儿子,到死都没有出过落霞山罢……”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