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暨州城
暨州城,坐落于南於平原腹中,是为东宋国治下大郡暨州州城。南於平原东接昌平,西连荆楚,位于三郡腹心地带,乃是宋国中心重要交通枢纽地区。因地理位置特殊暨州城东西南北各路行商往来不绝,在促进各地人民文化传播交流的同时为帝国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庞大的商业税收。不仅如此,经济繁荣人口流通让越来越多百姓选择在此定居,人口和财力的增长使得周边大量沃野得到充足开发。这也使得暨州郡一跃而起成为宋国第一大郡。
随着州城的繁荣发展,越来越多的乡绅豪士不远万里背负巨资前来置业。豪绅之中便包括昌平沈氏。而经过日久深年的发展积累,沈氏也渐渐在这城里扎住了脚跟,所创建的沈氏商号亦是名气渐响。同沈氏一般的外来企业还有两家,分别是王氏和李氏。这三家商号便是暨州外来企业的领军人物。然而面对外来企业日益做大做强侵占市场,这本土产业自然是要奋起反击的。先前几轮的攻防拉锯战倒是有来有回,你给我一拳,我还你一掌。但是自从土豪暨州陈氏家中出了个平昌道知州以后,这商战的天平终是彻底倾覆了去。
所谓知州即是宋国文官官职的一种,而平昌道知州即使宋国政府在特殊区域所加设的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地方民生政事各类大小事务。而平昌道便是连接暨州郡及昌平郡的一条重要交通干道,干道联通两州数十县划分出大块区域归属国家特派官员辖制。简单的来说这条干道周进区域各类民生行政都归这平昌知州管。而外来客商昌平沈氏和琅琊王氏这行商贸易路线恰恰必须经过这昌平道,把控住这块地方就等于用手扼住两家商号咽喉。
自这平昌知州上任以来,两家行商本是半月的路程在这平昌知州府加设的环环路检层层盘查直线,现在没有一个半月根本是走不过来的。再加上带有针对性的压榨增税,至于往日运送商货还能夹私裹藏现在根本就是妄想。仅仅只是制住商道这一轮打击下来,两家商号还未月余便接连投降。为何?不说古代还是现代,货品的运输时间本身就直接影响着市场的收益。买卖买卖,商号盈利的方式本来就是一手买来一手卖。类似东海出土的渔梁干货,很商品也是有个保质期的。想想着运货时间长不说,运过来的商品还比别家的慢。纵使多年经营让两家拥有不少资源渠道,但利益优弊直接摆在眼前的情况下又有几家会拿自家的生意兴旺与否去支持你呢?
沈,王两家外商巨头纷纷投降而西边来的王氏也只得是顺势而为相继臣服。三家商号倒台致使隐隐有了结盟迹象的外商群体崩而离兮。要么继续死守底线逆势而为最后早晚还是被这陈氏吞并,要么顺势俯首以后就跟着本地的土豪混饭吃。而经此一役之后,陈氏势力陡然大涨一举越为暨州商号的龙头老大。要不怎么说读书好呢,这新官一上位打了数年商战用了不到两个月就被摆平了。
陈氏上位以后依旧是保持现状不变,只是将大部分外商手里的业务资源大部吞并,留剩的残羹便分配给原先支持自己的本地土豪群体。小土豪心里就不乐意了,干仗的时候也没少拿我们当炮灰,这你家出了个当大官的一下就没把我们当人了。但是为了抵制外商崛起,也就只得是默认这一现状。毕竟真要打起来也绝对不是占领了州城泰半商业资源的最大土豪陈氏的对手。
以三巨头为首的外商代表更是怨气冲天,奈何命门被制只得明面上阿谀奉承敢怒不敢言,背地里搞些小动作等待时机尝试翻盘。毕竟谁愿意一直给别家当狗呢?何况还是一条三餐不饱的饿狗。经过这次打击虽然暨州城内的商号势力重新洗牌,外商群体更是一度被那本地土豪兼并无法翻身。但说到底谁家出来做生意没个本钱呢,本来也不是靠买卖混饭吃的,自己家里一堆产业打理下来破产肯定是万不至于的。就是那陈氏突如其来的一拳把人打蒙了,两家为了顾全大局也想着止戈休养一番。哪想得你陈氏这么不道义,一投降就把三家市场全部打乱重分。以前干架时不时还有一口肉吃,就算是被制裁了这三天两头还是可以喝上一口汤吧?没想到跟着你陈氏混一天饿两顿,有事没事还要拉出来踹两下看看有没有藏着掖着的私房钱没上交。那这投不投降的又有什么分别?
话说回来,暨州城经年久日的商贸发展加上本土产值税收整个州郡那是富的流油。到底有多有钱呢?在这宋国民间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一京二暨三平洲。大概意思就是这除了京畿那就是暨州,而暨州的产值又整整抵得上三个普通的州郡。既然有钱了,致力于民生开发之余牌面工作那也自是应该到位的。
暨州州城原一百二十余顷,现加城地七百余顷并加东西南北各二道四路。置县八城通贯四方。东西南北各有一条马路连接四方。在宋国宽十米以下的叫路,二十米以上的大陆则称为道。这里的道和平昌道的道有所不同,平昌道是政府划分的治理区域,而这里的道单指马路,道路。而扩大之后,南北东西各有两条官道,四条商路。而州城八方不定里数各加设县城一座,而当时宋国都建康城战地不过千二百里。就着城市规模来说,这暨州城说是宋国第二大城也是一点没错。
宋国国势偏文轻武,文至高位就是百官之首丞相之位。而宋国的丞相七成以上都知过暨州。换句话来说只要你当过暨州知府,那你离这丞相之位也不远了。现任暨州知府姓林名默井,曾任殿中御史台中丞。据说这林默井是宋国皇帝的童年年玩伴,又是开国首辅丞相林玉的嫡系曾孙。年仅二十六便就任御史台中丞,任职四年后外放暨州任暨州知府。而宋之文官一般来说是四年一换,林默井先前四年任御史中丞后外放知州自然没有问题。但一上位便是暨州知府这一宰相候选这当然会在朝中引起渲染大波。就算你是皇帝的自小玩伴也不该有此特权,三十岁知暨州府岂不是三十四五便要登上那百官首位?因是林默井外放已有两年之余但朝中对于他的争议倒是不减反增。没办法,宋国的上层官僚基本年龄那都是五六十岁往上走了,你让一个毛头小子来当头头根本就不会有人服气,也不可能有人服气。
在宋国东平昌道偏西北方二百里外有一处名为暨东县的小城,打了三十二年光棍的林默井正着领着三四个随从私访百姓。说是私访其实也存了一些外出散心的成分在里面,毕竟暨州位置重要事物繁多,加之朝中一种官员经常想方设法给他制造麻烦说不辛苦那真真是假的。忙活了半天总算是处理完当地事物,而后在暨东知县的嘴里听到县城以北五里处有片池塘曰为莲花池。虽然是冬雪消融的初春季节没有夏莲景物以供观赏,但是那水天一色的白蔼景致也是一处别致景观。
林默井初时一听还道这暨东知县不务正业沉迷玩乐,将他狠狠训斥了一番并加以告诫,让他万事以公事为先。这刍一将事物处理完毕之后,确实发现自己刚才生了这么大一番脾气也是略有失态。但身为治州长官自然是不可能特意跑去与下属告罪。又仔细想了一想回去又要面对那复杂公务以及朝中官员的各种刁难。反正日头刚过三杆,不如就犒劳一下自己当去散散心也要。就这样,刚出县府走了没多久。林默井便着随从转道向北,朝那莲花池驶去。
马车走了约莫一刻钟的时间,终是到了那知县口中所说的莲花池。但见此处景色果然如那知县所说,山谷环绕水天成茵,实在不可多得的景致。遂令随从停车下马,寻了一处较高地势架好桌椅,准备静静观景。这方一坐下还没多久,林默井便听到前方不远处有人好似在喧哗呼救,便叫随从前去查看情况。
没过多久,随从变匆匆返回将自己打探到的消息告知长官;“回禀林知府,是前方有名孩童调皮嬉闹,在那冰面上踩踏游玩,导致冰层断裂,那孩童不幸掉入水中。”林默井闻言,眉头一皱,复向随从问道:“孩童可就起来了?”
“是,救起来了。据说是一女子入水救的人。”那随从朝着林默井深作一缉,复又说到。就在二人对话之间,一辆马车从左近道路驶过。马车颠簸了一下带动车帘甩开一尺有余,而这陡然驶来的马车恰巧引起了他的注意。只见车帘震开,一道曼妙侧影清晰可见。那车内身影似乎被那车窗吹入的寒风冻得打了一个可爱冷颤,不娇不媚却又得人万分怜爱。
俄而待得马车驶过,林默井的视线依然停留在那窗帘吹起处。那随从还以为自己说错了什么,见上官这副模样立马俯地口称谢罪。知道这是林默井才从那一时恍惚只见回过神来,低头看了看俯地的随从,笑了一笑让他起身。复又问道:“方才驶过那马车是谁家的?”
“禀上官,如果没有看错应是那昌平沈家的马车。”随从刚刚起身,看了一眼那将将驶过的马车。好奇长官为何提出如此问题之余,却又不敢不答。
林默井得到答复,便让随从退下歇息。复又将视线收转回来,继续观赏者景色。只是此刻心中又不知道是在观景,还是想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