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心如万法忘
道安又走近了两步,他可不想再引起一场虚尺。
果然那具黑乎乎的东西又清晰了一点,像是个人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坐在黑暗里,默默地看着他们这些闯入者。
他既不说话,也没有任何动作,就这么安静地看着。他是谁?他为什么来到这个人迹罕至的重山之中?又怎么会来到这个山洞中,静静地坐在这黑暗的深处?
难道,他任凭那洞口的水结冰,把自己封在这个洞里吗?他在这里多久了?
道安,渐渐觉得些头皮发麻,他隐隐地感觉到这个人不可能是个活人。他把手中的火把尽量往前举,然后小心翼翼地,屏住呼吸地一步、又一步,慢慢地走了过去。
当看清楚了黑暗中坐着的人影时,道安惊呀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他只是张口结舌,他努力地想把自己的下巴合上。可是,咬肌已经不听使唤。眼前的,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啊,甚至于都难以把“它”看成是一个“人”。
“师父,师兄,你们看。”
于是,大家都从各方位聚了过来,火把聚在一起把这个角落照得清清楚楚!可大家都看到了什么?一个人形的却被枯木和青苔布满的人形之物!
真常子道:“想不到这里还有人雕了一尊佛像嘿。”
这么一说,众人都觉得像极了,虽然被这些枯枝和青苔盖满了,可是依稀是能看出来像一个僧人打坐的样子。
道安现在一点也不怕了,反而伸手去轻轻地拨弄那些青苔,想看看这是一尊什么佛的像。众人也都存着这个念头,于是另外两个弟子也伸手去拨。
“呀,这,这好像是真人的胡须。”一个弟子突然惊呼道。
“什么?”丘真了这时也走了过来,正好听见这话,赶紧说道:“你们先别动。”
真常子也凑过来细看,火光下被师弟们扒拉开的地方,露出了人的胡须。要知道这不管是木头雕的佛像,还是石头雕的佛像,也没听说过做出这么逼真的胡须来啊?
真常子道:“师父,这该不会是个和尚在死这里吧?”
丘真人道:“你怎么知道这和尚死了?”
众弟子一听,都瞪大了眼睛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话。真常子辩白道:“师父,这都这样了,都快成家具了,还没死那还不吓死人了?”
道安听了师父说这和尚可能未死,于是伸手探了探那和尚胸口,突然像触电般缩了回来,并且颤声道:“有,有。”
真常子都急坏了,嚷嚷道:“有什么,你倒是快说啊!”
“活的!有温度”道安终于脱口而出。
啊!众人都吃了一惊,就在这洞里居然有这么一长满了青苔的活人?这一路以来所遇之事,数这件最奇。
丘真子道:“你们谁知道当年三藏法师西行的故事?”
一个高个子的弟子应声道:“师父说的可是法师过葱岭,遇到入定老僧的故事?”
丘真人赞许道:“不错,你把这个故事和大家讲一讲。”
高个子弟子道:“当年三藏法师西行求法,路过一深山老林,见一山洞有紫气缭绕,料有异人在内。进去一看,有一老僧在入定,头上、身上长满了野草。”
众人听着故事,又看着这个长满了青苔的和尚,都觉得这不就说的是我们眼前之事么。
高个子弟子又道:“三藏法师于是唤醒了这位入定的老僧,老僧睁开眼,茫然问:“你是谁啊?”玄奘大师说:“小僧玄奘,你老在此入定多久了?”老僧眯眼想了想说:“我是晋哀公年间在此结庐入定,是等红佛来度我。”
道安问道:“却不知红佛是谁?”
高个子弟子道:“红佛便是佛陀释迦牟尼,玄奘大师掐指一算,佛祖涅槃已千年有余,便对他说:“释迦佛已经涅磐了。”老僧答:“那就等白佛出世,我跟他去弘法。”并解释道,这白佛就是弥勒菩萨。”
道安叹道:“那这老僧岂不是白白等了一千年?”
高个子弟子继续道:“玄奘想了想说:“弥勒佛出世还须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恐你又错过时机。这样吧,不如你现在转世投胎,等我从天竺取经归来,我们一起弘法利生,造福于民,如何?”老僧点头说:“这样也好。”当下便按照玄奘大师的指点,去皇宫投胎做皇太子,等待玄奘大师的归来。”
道安听到这里不由得啧啧叹奇,道:“天下之大,竟还有此等奇事!”
“十九年后,玄奘大师历尽千辛万苦跋涉五万里,从西域取经归来。他不忘前约,到皇帝那里去寻找转世的老僧。当时的皇帝是唐太宗,他很惊讶,对玄奘说:“我没有十九岁的皇太子啊!””
真常子奇道:“后来呢?”
高个弟子道:“后来三藏大师入定一查,老僧投胎投错了地方,投到了当朝大臣尉迟恭的家中。于是请皇帝传诏下去,将那个青年宣来,令其随玄奘出家。其时老僧因投胎隔世之迷,前世的事情哪里还记得!他已经习惯了纸醉金迷的生活,坚决不同意出家。”
“太宗皇帝大怒:不出家就赐死!那青年没办法,只好同意,但提出条件,必须随行三个马车:一车载金银元宝,一车载酒肉,一车载美女。玄奘大师心中有数,点头默许。”
真常子听到这里,忍不住叫了起来:“哦,我明白了。”
道安道:“师兄,你明白了什么?”
真常子看了看道安,笑而不语。
高个弟子也笑了一笑,道:“于是,一个热闹有趣的场面出现了:一个英俊的青年骑着高头大马,后面轰轰隆隆跟着三辆大马车,财宝醇酒加美女,好不招摇壮观!街上围观的百姓人山人海,“三车和尚”的“美名”一时传遍了大街小巷,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笑谈!”
道安也恍然大悟道:“原来是窥基大师。”
高个弟子点了点头,笑道:“当时车队行至设坛剃度的寺庙,一声洪亮的钟声传来,蓦然惊醒了老僧阿赖耶识中沉睡的记忆。他毕竟刻苦修炼多生多世,佛心未泯,晨钟暮鼓的灵性一触即发。他当即翻身落马,痛哭忏悔,从此虔心重皈佛门,发奋修行,成为玄奘大师的座下大弟子,法号窥基,后来终成一代高僧。”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