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浅塘惊现龙影游 高人隐士显真身
书接上文,秦都头把马小毛给放了出来,“官”复原职。一传十十传百,一夜功夫,寿城无人不知。这一个星期,寿城的话题是峰回路转,夜夜惊奇啊。马小毛是话题榜榜首,遥遥领先。
“快把秦勇给我叫过来!”县令急得是满屋子乱串,火冒三丈。
主簿沏了杯茶,端给县令:“大人,大人稍歇片刻,等都头一问便知啊。”
县令一把甩飞了茶杯:“还有心情喝茶?”
“大人,属下秦勇在。”秦都头很快就来到了衙门后院书房。
县令冲上前去指着秦都头就骂:“你真的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死牢囚犯你都敢放出来,还继续干了衙役。秦勇,我待你不薄吧,你怎可如此坑我?”
秦都头赶紧举手作揖:“大人莫怪,属下也是一时情急,才用了这按兵不动之计。”
“什么狗屁按兵不动,我看你这是借刀杀人吧,”县令是真恼火了,脑门上都冒起了青烟。
秦都头赶紧鞠躬:“大人,属下不敢,属下也是受了高人指点顿悟马小毛一案,此招甚妙。”
“什么玩意?高人?哪里的高人,你给我解释清楚!不然我把你关入大牢!”县令拽着秦都头的衣领。
秦都头:“太常寺卿!”
县令一下慌了:“什么!太常寺卿?”
秦都头:“是的。”
县令松开了手:“狄青大人?”
主簿赶紧上前一步问:“三品寺卿?”
秦都头笑着说:“不是,大人,是十五年前的太常寺卿。”
县令叹了口气:“哦,不是现任了呗。”
“啪嗒”一声,主簿的手里的扇子掉落地上。
县令和秦都头看着主簿,非常奇怪,大人问道:“主簿这是怎么了?”
主簿没有搭理县令大人,赶紧走向秦都头面前问道:“十五年前告老还乡的太常寺卿!?”
秦都头看着主簿,吓了一跳:“属下打听过了,的确是十五年前退了的三品大官。”
县令不耐烦:“哎呀,刘先生,十五年前的,早过气了,还高个什么高。”
主簿赶紧回头告知县令:“王大人!您为官才八载,有所不知。十五年前的太常寺卿是王仲年啊!”
县令:“哟,还跟我是本家啊,王仲年是谁啊?”
主簿急得眉头紧皱:“哎呀,王仲年当年官职虽然是三品太常寺卿,但他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太子念书啊,实际上是太子太师啊!”
县令和秦都头瞬间懵了。
主簿又向前一步:“十五年前太子年满十六岁,王仲年就告老还乡了。皇上给太子换太师,太子死活不从,此生只认王仲年这一位太师啊!皇上没了法子四处寻王仲年,一直杳无音讯啊。”
县令:“太子太师!”
秦都头:“太子太师……。”
主簿赶紧拉着秦都头:“你是如何知道他是十五年前的太常寺卿的啊?”
秦都头愣着说:“前年,城里来个中年人,打扮举止都……,都不太一样,我就跟踪他看看。那中年人……来……来了后晚上在客栈,白天就去废街上,跟卖葱的王老头叙话。三天后走了,我……,我就在城外截住他问他干啥的,他说他是王老头的学生,来拜见老师。然后他讲王老头原来是三品太常寺卿,希望我们多照看一下,临走还给了二十两黄金。”
主簿:“哎呀!你当初为何不报啊?那是当今太子啊!伤到了满门抄斩的啊!”
秦都头委屈着说:“我觉得不可能啊,混得再差也不可能在咱这小城卖葱啊,所以就留了个暗哨平常瞧着点异常,就没在过问了啊。”
“哎呀,秦勇啊秦勇,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主簿刘大人又气又恼,转身找县令:“大人……。”
县令王永和都已经坐地上直流虚汗了。
主簿赶紧拉地上的县令,县令嘴里已经开始讲胡话了:“太子太师,太子太师……。”
主簿:“秦都头!现在太师在哪呢啊?”
秦都头:“中午一起吃了个饭,吃完饭就走了。他白天一般都在废街卖葱。”
秦勇和主簿拽着县令大人,不然县令大人身体老是往下瘫,主簿对着县令喊:“大人!大人不能在这晕啦,赶紧走,去拜见王仲年王大人,太子一旦登基,王仲年大人可能就会被接回京都了,以后想见都见不着了。”
县令看着主簿,一头虚汗:“对,对对,走,赶紧去拜见。”
秦都头搀扶着县令赶紧往外赶,主簿拾起地上的官帽:“大人!大人,帽子,帽子!”
远看黑压压一片人头攒动,县令、主簿、书官、三班捕快,只要能来的全来了,六七十人乌泱泱冲向废街。县令这次连轿子都没坐,提着衣摆一路小跑,除了县令、主簿和秦都头,后面跟着的人压根不知道怎么回事,看三巨头的脸色苍白心想肯定出了大事,跟在后面也是埋头就跑。
废街买菜的老少爷们一看这阵势跑的跑散的散。本来嘛,这街卖东西就是灰色地带,一看来了这么多衙门的人,不跑才怪。一时间,鸡飞狗跳,好不热闹。
大家跑到街中停了下来。县令问秦都头:“人呢?人在哪?”
秦都头指着街中:“平常就在这,一年到头也没挪过窝啊。”
秦都头一看旁边的张大泉还在,上去给提溜过来了:“这里卖葱的王老头呢?哦,不是,王大人呢?”
张大泉懵了,看着都头委屈得说道:“没看见啊,我不认识王大人啊。”
秦都头不耐烦:“王半仙!”
张大泉:“今天没来啊。”
县令正在愁眉苦脸之际,旁边跑来一个小女孩,两三岁年纪:“信!信!”小女孩手中拿着一封信。
主簿赶紧过去接过信件提给县令,县令赶忙拆开。
王大人:
有劳
老夫是一介草民,就不多叨扰贵地,去云游四海了。在此两年有余,深感民风淳朴,纯良心善,生机盎然。王大人也是两袖清风造福于民,手下秦都头更是埋头苦干,寿城百姓有福。但此废街着实需要修缮,以免崩塌伤及无辜,虽然老夫也知道府衙资金捉襟见肘,但人命关天,还请王大人及早上心,万分感谢。
敬上
王仲年
王县令放下信件扬天长叹:“哎!未得一见,啊!”
主簿接过信件,叠回放好:“大人,足矣,属下这就去找人把这封信裱起来挂在书房。”
县令:“对,好好裱起来,珍藏。来人呐!”
秦都头:“在!”
县令:“信看过了吧?”
秦都头低头:“刚瞅了一眼。”
县令转着头指着秦都头说:“马上,立刻!把全城所有工匠给我招过来,连天加夜把这街给我重修一遍,听到没有。”
秦都头:“回大人,工匠好找,但是资金缺口太大。”
县令:“跟全城的什么商户地主都通报一声,各家各户把钱给我分摊了,敢不交钱的给我滚出城去!”
秦都头:“得令,马上去办。”
秦都头转身走去,对着后面所有的衙役大喊:“都跟我走!出发!”
乌泱泱几十口人出发了。
主簿和县令一路走回了县衙,一边走还一边感叹。
县令:“哎,你说,都两年了,也不说一声,咱们可以帮他保守秘密啊,不传出去不就行了么,看这事闹的。这以后别人说起来,人家太子太师在咱这寿城卖了两年葱,不丢人吗?”
主簿:“大人,不用焦虑,王仲年大人可是高人,天高云淡,皇上都找不到,咱哪能随便就能找到了呢。”
县令:“还是秦都头这小子有福气,还跟人家吃了顿饭喝了顿酒,仙福不浅啊。”
主簿:“嗨,王大人,咱不也有这书信一封嘛,不吃亏。”
县令:“这书信有啥好的,不好说了咱这事情没办好,街两年没修,办事不利啊。”
主簿拍拍衣袖:“大人,这封信可宝贝了,可不能小瞧哎。”
县令:“此话怎讲?”
主簿:“这信啊,首先夸赞了你两袖清风造福于民,这可不是一般的夸赞。等到太子殿下登基后,这可就是皇上的老师对您的夸赞啊。”
县令:“那修缮街道那事。”
主簿:“哎呀,大人别怕,赶紧把街修好,给题个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常卿街,以此表达对王仲年大人的敬仰之情,感谢王仲年大人的批示,这不就坏事变好事了吗?”
县令大笑:“哈哈哈哈,老刘啊,你这人当个主簿真的是屈才了。等本官如果以后成就了,定要重用你。”
主簿:“哎,就等大人这句话呢。”
两个人哈哈大笑。
旁边又跑来一个小男孩,伸手拿着一封信要给县令大人:“信,信。”
主簿接过信件,伸手掏了两枚铜钱给小男孩:“去买糖糖吃吧。”
小男孩屁颠屁颠跑了,主簿接过信件转身对县令大人说:“大人,此信肯定是王太师的叮嘱啊。”
县令:“看!”
两人一起侧身看完信件,站在大街上哈哈大笑。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