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巨变
现在的汉帝国经过霍光的辅政,已经不是汉武帝后期的衰败样子了。文景之治后,被武帝穷兵黩武政策所耗空的国力,国家不堪重负,自己也做了《轮台罪己诏》进行了自我检讨,最后不得不停止战事,给了匈奴喘息的机会。但如今却不同了,经过霍光的休养政策,国力又得到了恢复,这段时期和前面的昭帝一朝被合称“昭宣中兴”,此刻汉家正兵马精锐,粮草充足,打击匈奴势在必行。
不久后汉帝国就会和匈奴进行最后的决战,彻底解决这块自汉高祖以来的心病。
如果要打败匈奴,那他们需要西域诸国尽可能多的支持,兵士、沿途补给等等。长史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差点让大汉损失了两个重要的属国,要不是齐越制止的即时,恐怕会带来一系列不良的反应。
总要有个人出来背这个锅,要受人指责,并为整件事负责,也只有在这样做给西域诸国看,才能真正平息众怒和影响。霍光也没想到宣帝今日上朝会来这么一出,而且还有一封使者的信自己竟然不知道,看来齐越问题不大,那么将让长史完蛋吧,哪怕长史是自己儿子的门客,霍禹也是糊涂,竟然养这么一个不成气候的门客。
就是舍弃了这一个小小的长史对霍家又能有什么影响?而且如果这个小官利利索索的没了,这件事就不会牵扯到自己的儿子,也就跟霍家没关系了,毕竟霍家在朝堂上还是需要一些口碑的。
至于齐越,霍光依然觉得当初自己没看走眼。齐越在军事上的确很有天赋,虽然达不到自己的哥哥霍去病那样的高度,但是与同龄人相比,也算是个可造之才。只是这年轻人在政治上还不算成熟,甚至做法有些幼稚,这大概与他过早地离开帝都选择沙场有关系。
不亲近霍家是他自己最大的错误,霍光想起了齐越向宣帝恳请去西域的事情,皇帝的近臣又如何?凡是具体的事还不是要听自己的。但凡在朝中做官怎么可能保持中立呢?而且官越大越是不可能的。要么是一派,要么面上中立实则支持某一派,要么是对立的,而这么多年,那些当年武帝任命的,同样和他作为顾命大臣的对立派,都已经完蛋了。
齐越早晚会明白的,他现在并不是个威胁,甚至可以以后慢慢为自己所用。霍光也知道,虽然霍家人掌握了帝都的军队,但是没有真正会打仗的,能有一个可以立战功的自己人,也是自己手里的一个筹码。
虽然上次齐越要走的事,宣帝没有告知霍光,自己就做了主,让他着实有点不高兴,有些迁怒于齐越。毕竟齐越是他任命的,而自己当着皇帝和王爷的面,也表露出有心想培养他的意思。
但霍光过后转念又想了想,这毕竟不是大事。皇帝也在慢慢长大,这些小事越过他自己能处理也罢,倒也给自己少了一些麻烦,也省得有些朝臣们私下说自己专权,欺负汉家少天子,这么下去还不知道史官和后世会怎么评价自己。
现在满朝文武公卿都在看着他,宣帝也在看着他,他必须在面上做好整件事,当然他也不想被诸人抓到自己处理不公的把柄。
于是整件事的处理结果当场就出来了,群臣大部分是同意的,宣帝也点了头。
帝国为鄯善国出了大量的补偿,鄯善国新依附汉朝,必须好好安抚,稳定人心;而同为属国的焉耆国,不先上书给汉朝,就公然入侵另一个属国,是过错方,但考虑到现在西域的情况,只是派遣了使者带上霍光的斥责口头警告一番。
长史头上扣上了诸多的帽子,又作伪证欺骗朝廷,大逆不道罪当诛,就这样糊里糊涂被朝廷派去的人灭了口,而齐越既有鄯善国王的证言,也有不少战功,那就没什么好追究的了,虽然与鄯善王后于小婉私下有情,但过去一直掌握着恰当的尺度,私奔也完全是被长史陷害怕治罪。
诸公卿看到皇帝和霍光是这样的态度,又知齐越曾经是宣帝的近臣,也就应和着他们的意思。
于是宗正提出,给鄯善另派一个王后,于小婉和齐越本来在宫中就你情我愿,不如成人之美。
最后的结果是,鄯善又得到了一个新的王后,齐越的西域生活也到此结束了,暂时安置在城中,以等候新的任命,于小婉则以公主的礼遇先回宫,由宗正具体负责往后的事,至于是否与齐越婚配,就看齐越能否立功了。
事已至此,剩下的那都是小事了,霍光也想趁此机会点拨下齐越。既然这个小婉对齐越这么重要,那以后控制齐越就相当容易了。
齐越既然已经返回了帝都,自然就不能和在边塞那么办了,要懂规矩。于是,他找了个机会,在朝臣的引领下登门拜访了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然后对霍光一番称赞,深表感激。虽然自己不喜阿谀奉承,可是场面上的事,该做的一个也不能少,这就是官场的生存法则,他家世代为官,而自己也在宫中待那么久,这点道理他还是懂的。
特别是这次经历这么多波折,让他感叹了许久,即便他一百个不情愿,也必须硬着头皮去做,自己的小命和未来可是全捏在人家手里,而且为了他与小婉最后能都走到一起,霍大人也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当然,霍家至此也就不再找他的麻烦了。
眼下他时常参加朝臣们的宴会,然而他的心思依然在皇宫,无论多大的官职,他进不了皇宫,也就看不见小婉了。
他很着急,皇帝为什么还不召见自己?哪怕让他上阵杀敌积攒战功也是好的。
此时正是公元前71年正月,匈奴准备引兵攻打死敌乌孙国。
乌孙国向汉朝求援,汉朝五路大军以十五万兵力采取“围魏救赵”的方式出兵攻击匈奴,并遣校尉常惠持节助乌孙作战。
五路大军虽然取得的战果有限,他们没有遇到匈奴的主力,甚至有一路军中途畏惧不前谎称有所斩获而返回,但乌孙国五万大军却遭遇了匈奴的主力,乌孙国擒获单于父行、嫂、居次、名王、犁汙都尉、千长等等,合计有三万九千余人,掳获的牲畜七十余万匹,真可谓大获全胜。
这战报传回帝都,让看的齐越心中直痒痒,若是自己能亲自上阵,一定能比出关的这五位将军取得的战果要多,封赏什么就不用了,自己有了军功,自己和小婉的事就早点有着落了。
三月,齐越又被准许入宫,他被封为骑都尉,但是他并不实际掌管御林军,即便如此,也是着实让很多人羡慕了一番。
现在他终于能找个机会见见小婉了,然而好日子总不会太久。
宣帝此刻也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二次重大变故。如果说当年因巫蛊之祸,襁褓中的汉宣帝被收系郡邸狱是第一此重大变故的话,那接下来这件事就是他人生中第二次重大变故:
皇后许平君被毒死了,这真是令整个王朝都震惊的事情。
汉宣帝名刘病已,当初恢复皇族身份后,汉武帝将其寄养在掖庭。
掖庭令张贺曾受到宣帝的爷爷、当时的卫太子刘据的帮助,于是自己出钱为刘病已和许平君操办婚事,二人婚后一年生子刘奭。又过了几个月,刘病已就被立为皇帝,封自己的结发妻子许平君为婕妤。这时,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小女儿霍成君也没有出嫁,又和上官太后是亲戚。大臣们提议册立皇后,都倾向于霍光的女儿,因此没有人请立许氏。
而且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是何许人呢?许广汉年轻时担任昌邑哀王刘髆的侍从官。后来汉武帝出游,从长安到甘泉宫,许广汉是随驾人员之一,误取别人的马鞍放到自己的马背上,事情发觉,执法者将其定为盗窃,当处死刑,有诏令死刑犯可以选宫刑,于是许广汉选择或者便做了宦者丞。
所以一个宦官的女儿是没人推荐当皇后的。
但皇后与宣帝的感情一点都不比齐越和小婉要少,落难时的夫妻情谊比金还要真。
宣帝见此情形,就下诏说要寻求自己贫贱时的一口旧宝剑,大臣们立马明白了宣帝的心思,于是就奏请册立许婕妤为皇后。故剑情深的浪漫典故从此开始流传,这是中国历史上一道最浪漫的诏书,是一道皇帝对发妻的许诺。
霍光的妻子霍显,已经鬼迷心窍了,一心想让女儿霍成君作皇后,甚至已经为了女儿准备入宫后的用品了,她们家已经觉得皇后的人选非自己女儿莫属了。上官太后是自己的外孙女,是先帝汉昭帝的正牌皇后,那么自己的女儿怎么就不能成为当今的皇帝汉宣帝的皇后呢?如果一家能出现两个皇后,霍家不仅是天下第一家族,而且再也没有人能撼动他们的地位,天下就为自己所有了。
结果没想到的是眼看着已经煮熟的鸭子竟然又会飞走了。
精彩评论